我先廢話一下美國職棒的小聯盟層級
由低到高排
R 就是新人聯盟或是短期聯盟
A- 是低階1A(有些球隊的低階1A是短期1A)
A+ 是高階1A
AA 是2A
AAA 是3A
通常新人聯盟就是MLB新人球員在小聯盟的出發點
不過有的球團會看球員的天賦或條件來決定
有可能直接從低階1A或是高階1A開始
又或著在新人聯盟過水幾場比賽之後, 調整到實戰狀態再升低階1A或高階1A
除非是天縱英才的超級新秀
不然很多球員在升階的時候就會碰到瓶頸卡住
例如陳金鋒曾在低階1A聯盟30轟30盜...
隔年升級就在2A吃鱉調適了好一陣子
而從新人聯盟快速進階到3A甚至直衝大聯盟的變態新人也不少
像是舊金山巨人08年的賽揚獎投手Tim Lincecum在06年跟07年只在小聯盟投63局, 然後常駐大聯盟了...
而且他從 低階1A->高階1A->3A->大聯盟, 只花了一年半...
做個假設
一個高中畢業的18歲球員投身美國職棒從新人聯盟開始打起
就算他以一年升一階的方式要升上MLB
順利的話至少也要花4年
如果中間有碰到瓶頸撞牆期或是受傷等等還會再延後...
所以MLB很多初次出賽的新人都已經23~25歲了
美國小聯盟競爭激烈的程度是外人無法想像的
大部分小聯盟球員都死在1A, 只能乖乖換人生跑道
如果能晉身小聯盟2A的王牌球員, 通常就離40人名單不遠了
而呆在3A先發則是隨時有希望上MLB出賽或是坐板凳...........
我國的羅錦龍赴美邁入第八年仍卡在2A
而且表現還大起大落...
他的身材跟資質其實不該只有如此
可是連運氣也不站在他那邊
去年球團有意讓羅錦龍上大聯盟見習
結果他竟然碰到重感冒...
所以小聯盟到大聯盟不是那幾個A可以衡量的
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
(新人的年齡,健康狀態,資質,品德,過去業餘或學生棒球經歷,簽約金高寡,所屬球隊缺乏什麼位置或什麼功能的球員,球團的教練是否會重用新人等等等等等...)
個人認為
小聯盟待超過7年卻從來都沒有上過大聯盟的話
這球員大概注定要流浪了
小聯盟 獨立聯盟 墨西哥聯盟 韓國職棒甚至台灣職棒
所以囉
新人聯盟到大聯盟
實在是無法量化又遙遠的一條路.......
在此向小聯盟打滾的所有逐夢者致敬...
- Mar 17 Tue 2009 15:58
新人聯盟跟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問題喔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